ElendiLabs Logo
返回文章列表
醫療儀器規管

2024年1月25日

約5分鐘

香港的醫療器械法規和註冊 (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and Registration)

香港的醫療器械法規和註冊:簡明指南 (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and Registration)

您是否曾好奇,香港的醫療器械是如何確保安全地在醫院和診所使用的呢? 這其中涉及一套嚴格的法規和細緻的監督。據我們了解,確保這些器械安全、有效且高質量,對香港的患者福祉至關重要。我們親身見證了健全體系的重要性,而這正是香港通過其 醫療器械管制系統 (MDACS) 所建立的。

香港醫療器械法規是怎麼回事?

根據我們的經驗,許多人覺得「法規」有點令人望而生畏。但您可以這樣想:這些規定是為了在您接觸醫療器械時,保護您和您的親人。

那麼,誰負責這一切呢? 據我們所知,主要負責單位是衛生署,特別是其醫療器械管制辦公室。他們在醫療器械行政管制系統 (MDACS) 的框架下運作,這也是香港醫療器械監督的基石。

基本規則:主要法例

我們發現,了解基本法律會有所幫助。以下是我們通常會參考的主要法例:

  • 醫療器械行政管制系統 (Medical Device Administrative Control System, MDACS): 這是最重要的,是法規的支柱。
  • 《進出口條例》(第60章) (Import and Export Ordinance): 您可以想像,將器械引入香港需要適當的程序。
  • 《商品說明條例》(第362章) (Trade Descriptions Ordinance): 這確保了器械聲稱的功能是真實的——不允許誤導性信息!
  • 《消費品安全條例》(第456章) (Consumer Goods Safety Ordinance): 儘管醫療器械有其自己的特定規則,但這項一般安全條例有助於確保消費者保護。

監管機構有哪些?

當我們談論監管環境時,有幾個關鍵參與者:

  • 衛生署醫療器械管制辦公室 (Department of Health, Medical Device Control Office): 這是您主要會打交道的人員。
  • 醫療器械諮詢委員會 (Medical Device Advisory Committee): 把他們想像成提供指導的專家小組。
  • 技術審查委員會 (Technical Review Committees): 這些小組會深入研究器械的技術細節。
  • 檢查和執法單位 (Inspection and Enforcement Units): 他們負責實地檢查,確保每個人都遵守規則。

醫療器械如何分類?一切都關乎風險!

您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有些醫療器械會與其他器械區別對待? 根據我們的看法,這一切都歸結於風險。想像一下簡單的繃帶與心臟起搏器——它們對患者的潛在影響截然不同!香港的系統根據風險水平對器械進行分類。

「風險階梯」:我們的分類系統

據我們了解,器械根據風險從低到高分為四類,就像階梯一樣:

  • 第一類:低風險器械 (Class I: Low Risk Devices)。 想想日常用品。
  • 第二類:中等風險器械 (Class II: Medium Risk Devices)。 稍微複雜一些。
  • 第三類:中高風險器械 (Class III: Medium-High Risk Devices)。 情況變得嚴峻了。
  • 第四類:高風險器械 (Class IV: High Risk Devices)。 這些是最需要仔細審查的器械。

什麼讓器械「有風險」?我們考慮的關鍵標準:

當我們評估器械的分類時,我們會考慮以下因素:

  • 它接觸身體的時間有多長? 短暫接觸與植入多年。
  • 它的侵入程度如何? 它是只停留在皮膚表面,還是會進入您的身體?
  • 它只影響一個部位,還是您的整個系統?
  • 它是「有源」(需要電源)還是「無源」?
  • 它在哪個身體部位使用? 關鍵解剖部位(如心臟或大腦)需要額外的護理。

註冊您的醫療器械:您需要了解什麼?

香港的每台醫療器械都需要註冊嗎?不一定! 根據我們的經驗,雖然 MDACS 系統是自願性的,但某些器械絕對需要註冊才能在香港合法銷售和使用。

MDACS 框架下必須註冊的器械:

如果您正在處理以下類型的器械,通常必須進行註冊:

  • 第二、三、四類器械 (Class II, III, and IV Devices): 如我們所討論的,這些是中高風險的器械。
  • 體外診斷器械 (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): 想想實驗室檢測和診斷試劑盒。
  • 有源植入器械 (Active Implantable Devices): 像心臟起搏器一樣,它們植入體內且需要電源。
  • 無菌器械 (Sterile Devices): 任何需要完全無菌才能達到其預期用途的器械。
  • 具有測量功能的器械 (Devices with Measuring Functions): 想想體溫計或血壓計——準確性是關鍵!

MDACS 框架下豁免的器械:

另一方面,有些器械可能無需強制註冊:

  • 第一類非無菌器械 (Class I Non-Sterile Devices): 簡單、低風險且無需無菌的物品。
  • 定制器械 (Custom-Made Devices): 為特定患者製造的獨特器械。
  • 臨床研究器械 (Devices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): 正在進行試驗的器械。
  • 某些傳統器械 (Certain Traditional Devices): 一些較舊的、已成熟的類型。
  • 緊急使用器械 (Emergency Use Devices): 在緊急情況下需要立即使用的器械。

申請流程:一步一步來

所以,您有一台需要註冊的器械。流程是怎樣的?從我們的角度來看,它涉及幾個關鍵階段。

提交前活動:準備工作

將這些視為您的準備步驟,對於順利申請至關重要:

  • 器械分類確定 (Device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): 這是第一步,如您所知,它決定了接下來的大部分內容。
  • 質量管理系統建立 (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ment): 我們怎麼強調都不為過——一個健全的質量管理系統,例如 ISO 13485,是基礎。
  • 臨床證據編制 (Clinical Evidence Compilation): 您是否有數據證明您的器械有效且安全?
  • 技術文件準備 (Technical Documentation Preparation): 所有規格、設計和測試結果。
  • 授權代表委任 (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Appointment): 您需要一個當地聯繫人來處理香港的事務。

提交要求:申請清單

當您準備提交時,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內容:

  • 申請表和費用 (Application Form and Fees)
  • 器械的清晰描述和規格 (Device Description and Specifications)
  • 質量管理證書 (Quali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s),證明您的系統符合標準。
  • 臨床評估報告 (Clinical Evaluation Reports),顯示安全性和性能的證據。
  • 標籤和使用說明 (Labeling and Instructions for Use)——這些必須清晰且合規。

深入技術細節:文件和質量

談到醫療器械,細節非常重要。據我們了解,技術文件和質量管理系統是關鍵所在。

「技術文件」到底是什麼意思?

簡而言之,它是您器械的完整故事,以書面形式呈現。它回答了所有「如何」和「為什麼」的問題。我們關注的關鍵點包括:

  • 器械設計和製造 (Devic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) 細節:它是如何製造的?使用了哪些材料?
  • 風險管理文件 (Risk Management Documentation): 您如何識別和管理潛在風險?
  • 臨床評估數據 (Clinical Evaluation Data): 證明其安全有效的證據。
  • 上市後監督計劃 (Post-Market Surveillance Plans): 在器械上市後,您將如何監控它?
  • 質量管理系統證書 (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es): 證明您擁有健全質量流程的證據。

支持您的主張:重要文件

除了核心文件,您通常還需要支持文件:

  • ISO 13485 證書 (ISO 13485 Certificates): 醫療器械質量管理的全球公認標準。
  • 測試報告和證書 (Test Reports and Certificates): 證明您的器械符合各種安全和性能標準。
  • 臨床研究報告 (Clinical Study Reports): 來自任何試驗的詳細發現。
  • 文獻綜述 (Literature Reviews): 現有研究對類似器械的看法如何?
  • 同類器械比較 (Predicate Device Comparisons): 您的器械與類似的、已獲批准的器械相比如何?

質量管理系統:信任的基石

什麼是質量管理系統 (QMS)? 簡單來說,它���一家公司如何確保其產品始終符合要求並讓客戶滿意。對於醫療器械來說,這絕對是至關重要的。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,一個強大的 QMS,特別是符合 ISO 13485 的 QMS,是不可協商的。

ISO 13485 的支柱:我們關注的重點

這項國際標準指導了醫療器械公司應如何運作。它涵蓋了以下領域:

  • 管理職責 (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): 領導層對質量的承諾。
  • 資源管理 (Resource Management): 擁有合適的人員和工具。
  • 產品實現 (Product Realization): 從設計到製造。
  • 測量和改進 (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): 不斷檢查和改進。
  • 風險管理整合 (Risk Management Integration): 將風險控制融入所有環節。

獲得認證:認證機構的角色

您不能只是「說」您有一個 QMS;您需要獲得認證。這通常涉及:

  • 公告機構認可 (Notified Bodies Recognition): 與經批准的組織合作。
  • 認證要求 (Accreditation Requirements): 達到特定的認證標準。
  • 監督審核 (Surveillance Audits): 定期檢查以確保持續合規。
  • 證書維護 (Certificate Maintenance): 保持您的認證有效。
  • 不符合項管理 (Non-Conformity Management): 當出現問題時,如何解決?

臨床證據:證明您的器械有效(且安全!)

我們如何知道醫療器械真的會有所幫助,而不是造成傷害呢? 這就是臨床證據 (Clinical Evidence) 的作用。據我們了解,這本質上就是科學證據,證明您的器械確實達到其預期目的,並且對患者安全。

我們如何評估臨床證據

我們會從多個方面獲取這些關鍵信息:

  • 文獻綜述 (Literature Review): 現有的科學研究對類似器械或技術有何看法?
  • 臨床調查 (Clinical Investigations): 對真實患者進行研究。
  • 上市後臨床跟進 (Post-Market Clinical Follow-Up): 器械上市後繼續收集數據。
  • 等效性證明 (Equivalence Demonstrations): 證明您的器械與已證實的器械一樣好。
  • 風險效益分析 (Risk-Benefit Analysis): 權衡潛在益處與任何可能的風險。

嚴肅的臨床調查

如果需要進行臨床調查,則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:

  • 方案開發 (Protocol Development): 清晰的研究計劃。
  • 倫理委員會批准 (Ethics Committee Approval): 確保研究符合倫理並保護患者。
  • 研究者資格 (Investigator Qualifications): 確保進行研究的人員合格。
  • 良好臨床實踐合規 (Good Clinical Practice Compliance): 遵守臨床試驗的國際標準。
  • 安全報告 (Safety Reporting): 立即報告任何意外問題。

器械標籤要求:需要說明什麼?

您是否曾拿起一件產品,然後想知道那些小字是什麼意思? 對於醫療器械而言,標籤上的每一個字都至關重要。據我們了解,清晰全面的標籤對於用戶和患者都必不可少。

必須包含哪些信息?

當我們談論醫療器械標籤時,這些是您不能省略的關鍵信息:

  • 器械名稱和型號 (Device Name and Model): 簡單識別。
  • 製造商信息 (Manufacturer Information): 誰製造的?
  • 預期用途和適應症 (Intended Use and Indications): 它是做什麼用的?誰應該使用它?
  • 禁忌症和警告 (Contraindications and Warnings): 何時應使用,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危險。
  • 使用說明 (Instructions for Use):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?

語言和外觀:我們還考慮什麼?

除了文字之外,還有其他重要方面:

  • 英文標籤強制 (English Labeling Mandatory): 這是標準要求。
  • 建議中文翻譯 (Chinese Translation Recommended): 為了更好地服務本地居民,包含中文總是一個好主意。
  • 符號使用標準 (Symbol Usage Standards): 公認的符號可以快速傳達信息。
  • 字體大小要求 (Font Size Requirements): 人們能看清嗎?
  • 耐久性規格 (Durability Specifications): 標籤會像器械本身一樣持久嗎?

售後:上市後監督

僅僅因為醫療器械上市,並不意味著監督就停止了。 事實上,根據我們的經驗,上市後監督 (Post-Market Surveillance) 是確保持續安全和質量的持續且重要的環節。把它想像成一個安全網。

「監管」系統:警戒

這個系統旨在持續關注器械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:

  • 不良事件報告 (Adverse Event Reporting): 如果出現問題,需要進行報告。
  • 現場安全糾正措施 (Field Safety Corrective Actions): 如果發現普遍性問題,將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?
  • 定期安全更新報告 (Periodic Safety Update Reports): 定期更新器械的安全概況。
  • 風險管理更新 (Risk Management Updates): 不斷重新評估和管理風險。
  • 市場監督活動 (Market Surveillance Activities): 主動尋找問題。

報告義務:我們的責任

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報告問題。以下是我們通常會遵守的報告時間表:

  • 任何可能對公共衛生構成風險的不良事件:48小時
  • 任何導致死亡或嚴重傷害的不良事件:10天
  • 所有其他可報告的不良事件:30天
  • 跟進最終報告:在初始報告後30個日曆天內提供

將器械引入香港:進口和分銷

那麼,器械獲批後,它是如何進入香港並到達正確的人手中的呢? 這涉及特定的進口和分銷規則。據我們了解,這些步驟確保了醫療器械供應鏈的完整性。

引入器械:進口要求

如果您要進口醫療器械,通常需要:

  • 醫療器械貿易商牌照 (Medical Device Trader License)
  • 進口許可證 (Import Permits)
  • 海關申報 (Customs Declarations)
  • 質量證書 (Quality Certificates)
  • 清晰的儲存和處理協議 (Storage and Handling Protocols),以保持器械質量。

將器械分銷給用戶:分銷控制

器械進入香港後,其分銷方式也受到監管:

  • 使用授權分銷商 (Authorized Distributors),他們了解相關規定。
  • 維護供應鏈完整性 (Supply Chain Integrity),防止假冒或損壞。
  • 確保正確的儲存條件 (Storage Conditions)(例如溫度、濕度)。
  • 具備清晰的召回程序 (Recall Procedures),以防出現問題。
  • 實施可追溯系統 (Traceability Systems),以追踪器械的去向。

特殊情況:體外診斷器械、軟件和組合產品

並非所有醫療器械都相同,有些有其獨特的考慮因素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這些類別通常需要更深入的探討。

體外診斷器械 (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):實驗室檢測的世界

將 IVD 想像成用於從血液或尿液等樣本中診斷疾病的工具。它們有自己的一套要求:

  • 性能評估 (Performance Evaluation): 它是否準確地檢測出它應該檢測的東西?
  • 分析性能 (Analytical Performance): 它測量它應該測量的東西有多好?
  • 臨床性能 (Clinical Performance): 它在真實臨床環境中的表現如何?
  • 質量控制材料 (Quality Control Materials): 您如何確保結果的一致性?
  • 參考標準 (Reference Standards): 準確性的基準是什麼?

IVD 分類標準(通常很具體):

  • 自檢器械 (Self-testing devices)
  • 近患者檢測 (Near-patient testing)
  • 高風險分析物 (High-risk analytes)
  • 血型檢測器械 (Blood grouping devices)
  • 傳染病檢測 (Infectious disease testing)

醫療器械軟件 (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, SaMD):應用程式和算法

您知道軟件也可以是醫療器械嗎? 當然!據我們了解,隨著技術的發展,法規也在不斷演進。

SaMD 的監管方法:

  • 軟件分類 (Software Classification): 就像實體器械一樣,軟件也按風險分類。
  • 網絡安全要求 (Cybersecurity Requirements): 保護患者數據和器械功能至關重要。
  • 驗證和確認 (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): 軟件是否按設計要求可靠運行?
  • 變更控制程序 (Change Control Procedures): 如何處理更新和修改?
  • 上市後監測 (Post-market monitoring): 在發布後監測軟件性能。

SaMD 的基本文件:

  • 軟件生命週期過程 (Software lifecycle processes)
  • 風險管理文件 (Risk management files)
  • 臨床評估 (Clinical evaluation)
  • 可用性工程 (Usability engineering)
  • 網絡安全文件 (Cybersecurity documentation)

組合產品:當器械與其他物質結合時

有時,醫療器械不僅僅是器械。它可能與藥物或生物製品結合。這些被稱為組合產品 (Combination Products)

藥械組合:

  • 主要作用模式 (Primary mode of action): 它主要是藥物還是器械?這決定了主要的監管途徑。
  • 監管途徑確定 (Regulatory pathway determination)
  • 綜合審查過程 (Integrated review process): 通常,藥物和器械方面會一起審查。
  • 質量要求 (Quality requirements)
  • 臨床評估 (Clinical evaluation)

生物器械組合:

  • 組件相互作用 (Component interaction): 生物和器械部分如何協同工作?
  • 製造控制 (Manufacturing controls)
  • 滅菌驗證 (Sterilization validation)
  • 生物相容性測試 (Biocompatibility testing): 器械是否安全地與生物材料相互作用?
  • 臨床評估 (Clinical assessment)

國際協調和未來趨勢

香港在醫療器械法規方面是孤島嗎?絕不是! 據我們了解,香港正大力推動國際合作,並緊跟最新進展。

全球協調:攜手合作

我們看到香港積極參與全球協調法規的努力:

  • 國際醫療器械監管機構論壇 (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Regulators Forum, IMDRF): 推動全球趨同的關鍵組織。
  • ISO 標準採用 (ISO standards adoption): 採用國際公認的標準。
  • 相互認可協議 (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): 承認來自其他受信任國家的批准。
  • 法規趨同 (Regulatory convergence)
  • 最佳實踐分享 (Best practices sharing)

區域合作:

  • APEC 協調 (APEC harmonization)
  • 東盟醫療器械指令 (ASEAN medical device directive)
  • 雙邊協議 (Bilateral agreements)
  • 信息交流 (Information exchange)
  • 聯合檢查 (Joint inspections)

未來展望:新興技術

醫療領域不斷創新,法規也需要跟上步伐。我們看到許多關注點在於:

  • 數字健康 (Digital Health):
    • 移動醫療應用 (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s): 您的手機能成為醫療工具嗎?
    • 人工智能器械 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ices): 輔助診斷或治療的 AI。
    • 遠程醫療平台 (Telemedicine platforms): 遠程醫療解決方案。
    • 可穿戴器械 (Wearable devices)
    • 遠程監測系統 (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)
  • 先進療法 (Advanced Therapies):
    • 再生醫學產品 (Regenerative medicine products): 治療和修復身體的新方法。
    • 基因治療器械 (Gene therapy devices)
    • 細胞治療系統 (Cell therapy systems)
    • 組織工程產品 (Tissue engineering products)
    • 個性化醫學器械 (Personalized medicine devices): 為個人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。

合規與執法:成本考量

合規不僅僅是建議;它是必須。 根據我們的經驗,遵守法規對於避免問題至關重要。而且,是的,這會產生費用。

檢查活動:保持誠信

當局會進行各種檢查以確保合規性:

  • 製造設施檢查 (Manufacturing facility inspections): 訪問器械製造地。
  • 分銷商審核 (Distributor audits): 檢查器械的儲存和分銷方式。
  • 市場監督 (Market surveillance): 監測已上市的產品。
  • 投訴調查 (Complaint investigations)
  • 上市後研究 (Post-market studies)

如果發現問題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:

  • 警告信 (Warning letters)
  • 產品召回 (Product recalls)
  • 牌照暫停 (License suspension)
  • 刑事檢控 (Criminal prosecution)
  • 行政處罰 (Administrative penalties)

關於費用:成本考量

我們經常被問及費用問題。這不僅僅是註冊費:

  • 註冊費用 (Registration Fees): 申請費、年費、變更費、檢查費、認證成本。
  • 合規成本 (Compliance Costs):
    • 質量系統實施。
    • 臨床研究。
    • 技術文件準備。
    • 持續的上市後監督。
    • 法規諮詢(就像我們!)。

創新支持:建設更健康的未來

儘管法規嚴格,但香港也支持創新。據我們了解,有一些途徑可以幫助新的突破性技術更快地惠及患者。

快速通道程序:

對於真正創新的器械,可以有加速流程:

  • 突破性器械指定 (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): 針對尖端技術的特殊地位。
  • 優先審查途徑 (Priority review pathways): 更快的評估。
  • 加速批准 (Expedited approval)
  • 有條件批准 (Conditional approvals)
  • 緊急使用授權 (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)

行業支持:

衛生署還提供資源,幫助公司應對該系統:

  • 提交前會議 (Pre-submission meetings): 提前獲取申請反饋。
  • 指導文件 (Guidance documents): 清晰的所需說明。
  • 培訓計劃 (Training programs)
  • 行業協會 (Industry associations)
  • 監管沙盒 (Regulatory sandboxes)

最佳實踐和常見挑戰(以及我們如何應對!)

在香港醫療器械領域取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? 根據我們的經驗,歸結為明智的策略和積極的質量管理。

我們推薦的最佳實踐:

  • 法規策略 (Regulatory Strategy):
    • 早期參與 (Early engagement): 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考慮法規。
    • 全面規劃 (Comprehensive planning): 規劃整個歷程。
    • 風險評估 (Risk assessment): 了解並減輕潛在問題。
    • 質量源於設計 (Quality by design): 從一開始就將質量融入器械設計中。
    • 生命週期管理 (Lifecycle management)
  • 質量管理 (Quality Management):
    • 持續改進 (Continuous improvement): 始終尋求改進方法。
    • 基於風險的思維 (Risk-based thinking): 將資源集中在風險最高的地方。
    • 流程優化 (Process optimization)
    • 能力發展 (Competency development)
    • 客戶關注 (Customer focus)

面臨的障礙:我們常見的挑戰

我們經常在客戶那裡遇到這些問題:

  • 分類不確定性 (Classification uncertainties): 有時很難準確判斷器械屬於哪個類別。
  • 臨床證據要求 (Clinical evidence requirements): 收集足夠的有力數據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。
  • 技術文件 (Technical documentation): 所需的龐大數量和細節可能令人應接不暇。
  • 法規時間表 (Regulatory timelines): 事情可能比預期花費更長的時間。
  • 成本管理 (Cost management): 在整個過程中控制開支。

我們應對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:

根據我們的經驗,以下是我們通常如何幫助克服這些障礙的方法:

  • 專家諮詢 (Expert consultation): 從一開始就獲得專業建議。
  • 法規情報 (Regulatory intelligence): 隨時了解最新變化。
  • 戰略規劃 (Strategic planning): 擁有清晰的路線圖。
  • 質量系統 (Quality systems): 投資於強大的內部流程。
  • 利益相關者參與 (Stakeholder engagement): 與所有相關方密切合作。

結論:理解香港的醫療器械法規

據我們了解,香港的醫療器械監管體系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框架,旨在確保患者安全,同時鼓勵新的、創新的技術。它乍看之下可能很複雜,但只要清晰理解要求,致力於質量,或許再輔以一些專業指導,成功應對絕對是可行的。

需要專業指導?

探索我們的互動醫療器械指南

獲取有關香港醫療器械行政管制系統 (MDACS) 的逐步指導,包括器械分類和合規要求。

查看醫療器械指南

聯絡我們 contact@elendilabs.com / +852 4416 5550